踐行“厚于德、誠于信、敏于行”
日期(2013/2/17 17:08:04)|瀏覽()|來源()
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著重提出,建設幸福廣東,必須突出文化的引領作用。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實踐“厚于德、誠于信、敏于行”的新時期廣東精神。對于踐行新時期“廣東精神”的時代意義,筆者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跟大家一起交流。
一、“厚于德”體現(xiàn)了廣東人的道德情懷和價值觀念
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博大精深,其中道德文化建設是歷來被人們所重視的,《易經(jīng)》中就有“厚德載物”的語句。一個人的道德情操怎么樣,可以反映出人們的世界觀、價值觀!抖Y記·大學》言:德者本也。強調修身養(yǎng)德是進行傳統(tǒng)道德情操教育的基石。儒家思想家很早就提出“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的思想理念,儒家道德中把“五常”作為“治天下”的策略和為人的準則。
“厚于德”是廣東精神的來源和基礎,新的歷史時期,廣東省進一步加強思想道德文化建設,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素質是很必要的。這樣有利于共同構建和諧社會,可以展現(xiàn)出廣東人尚德、樂善、好施的精神品格,體現(xiàn)廣東未來的價值追求,有利于推動全體社會成員樹立做人德為上、做事德為先的道德理念,充分展現(xiàn)“廣東精神”的道德風貌。
二、“誠于信”張顯了廣東人的時代精神特征
誠信作為公民道德規(guī)范,既是市場經(jīng)濟領域中基礎性的行為規(guī)范,也是個人與社會、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基礎性道德規(guī)范。
信是立身之本,更是治國之基。個人失信,害在數(shù)人,社會無信,則人人自危,而政府缺乏信用,則德治難行,權威不立。“誠于信”是歷史發(fā)展的必然要求。
誠實無欺,重諾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,《周易》中就有“天之所助者,順也;人之所助者,信也”的話。這表明,早在殷周時代,“誠信”就已成為我們民族先人的重要道德規(guī)范,是人與人之間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?鬃拥牡茏幼酉木驮罅π麚P“與朋友交,言而有信”的理念。
三、“敏于行”再現(xiàn)了廣東人注重實干敢于擔當?shù)木?/div>
“勤于學、力與行、敏于思”的務實態(tài)度構成了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鮮明特色!墩撜Z》中有:“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”,這一句強調了要注重實干,敏動善行。
主要體現(xiàn)在:一是敢為人先,勇于探索,先行先試。二是善于把握發(fā)展先機,把先進的思想及時轉化落實到行動上,注重實干、敏于行動、務實不張揚。三是善于應變、靈活變通,解放思想,更新觀念,大膽創(chuàng)新,著力破解發(fā)展難題。
總之,踐行“厚于德、誠于信、敏于行”的新時期廣東精神符合時代要求,具有重要的現(xiàn)實意義!